社区生计

滇西北传统知识与可持续生计发展项目

作者:来源: 责任编辑:添加日期:2007-10-23 13:54:11阅读次数:

(二)传统社会结构——“内源式发展”的基础

每个社会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信仰等方面不断产生着变迁,造成这些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因此要促成社会的一次良性变迁,首先要了解这个社会的结构是什么,如何切入和利用这一结构。所有例如,在云南藏族农村中,每个村落或社区都分为上下两部分,这样的划分决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地理划分,而是更深层次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关系的划分,因此在一个村落中通常会有两个权威中心及关系网络,如果因此对于民族社区而言,发展的首要基础在于是否了解其社会结构,并加以掌握和利用。没有这一基础,项目实施者的主观推动和决策不仅会导致项目最终彻底失败,而且从长远来看将对当地社区的社会结构产生消极影响,这样发展则演变为破坏,出现因为项目而伤害社区的情况。

(三)传统组织——平台

在云南少数民族社区内部一般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传统组织,如哈尼族的四柱会、藏族的箭会等等,这些组织有着自己的习惯法和约定,在社区生活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例如在藏族农村社区中存在的传统妇女组织“姐妹会”和男子组织“箭会”,12岁以上、岁以下的男女村民。在组织活动中,“姐妹会”和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则和约定。例如,管理者是实行轮流制,每年在上村和下村中各有户人家、共人,作为当年“姐妹会” 和的管理者,在这个管理者中间,都有明确的分工,个人负责管钱,个人负责管帐,个人负责管杯盘碗碟等器皿。如果因此,内源式发展项目的可能

(四)传统知识——的可选手段

传统知识是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所拥有的知识和技术的总称,这些知识使得他们能从他们的自然环境中获得更多收益。这种知识是由先辈们代代相传下来的,但是在传承过程中,每一代人中的个体也在不断的改编或在原知识上增加新的内容以适应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随后又把改编和增加后的整个知识体系传授给下一代人,这样的努力为他们提供了生存的策略。例如农村生计发展项目能够重视这些传统知识,并对乡土专家进行现代科技和技能的能力培训,那么传统知识可以成为内源式发展的可选手段。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传统知识部同时发现民间组织可以为实现“内源式发展”提供可选择的模式和案例,但最终推广这一模式的还将是相关政府部门,例如民委和扶贫办等,其中特别是一边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责任、同时又要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民委部门,将是这一模式的主要实施和推广者。因此,希望通过与香港乐施会的合作,通过交流和分析共同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内源式发展模式,同时针对民委等相关政府部门示范和倡导“内源式发展”模式。

(一)促进当地传统组织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项目开展和管理的能力。

1

目前确定的可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包括小额信贷的实施、组织的自我管理规约、牲畜养殖、种植业特别是生态农业等。其中小额信贷作为本项目的一项重点,我们对其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将给予更多的重视,具体实施方法和内容可在项目过程中根据村民的需求及项目进展的程度而商定阶段性的措施。

2

(二)促进当地社区的自我反思,促进其环境保养的能力以及对项目的认同和积极实施。

2

3

(三)促进传统知识的应用,以及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收入的多源化。

1

2

4

(四)改进基础设施,促进社区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1

2

3

4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传统知识部和香港乐施会的项目合作,试图促进民委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其他不同利益群体对“内源式发展模式”进行交流和思考,因此对项目的及时反思、倡导也将贯穿于实施的不同阶段。

研究会传统知识部希望“内源式发展”能够为生计项目的实施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模式,因此我们将通过以下活动来实现上述宣传与倡导的目的:

一方面通过给村民提供摄像机,让村民拍摄项目活动进程以及这些活动对他们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意识产生的影响,记录村民对项目认识的深入过程和村民对项目的态度、反应;另一方面通过影像的手段,记录我们项目工作人员在项目过程中的认识和反思,以影片的形式反映出主位和客位双方对项目各自进行的思考和在项目进行中的互动过程,探讨传统知识和传统组织在生计发展过程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最终,我们希望通过该影片能够促进民间组织同行们共同进行反思,为相似项目提供可借之鉴。

在项目开始阶段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对村民的项目宣传,使其能更好地了解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实施计划,充分发挥社区的主导和能动作用;

利用论坛会、宣传册等形式,对德钦县民委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民间发展组织进行宣传和倡导,组织一至两次不同利益群体参与的对话,在最大程度上扩大项目的影响,为政府和其他民间发展组织提供一套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