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介绍
-
公告栏
【公告】
【第一轮通知】社区森林资源的传统利用与保护国际研讨会 2024-09-15 -
最新动态
滇西北传统知识与可持续生计发展项目
作者:来源: 责任编辑:添加日期:2007-10-23 13:54:11阅读次数:
(二)项目具体目标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传统知识部在长期的项目工作中总结发现,要真正在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价值观(是其核心,传统社会结构是基础,传统组织在经过相关能力建设后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而与科技知识相结合的传统知识也可以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遵循上述四个原则的发展,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传统知识部称之为“内源式发展”(或“社区主导式发展”)。“内源式发展”模式并不排斥来自外界的技术和知识等措施,但强调这些外部因素的“内化”过程必须是立足于当地社区的价值观和结构,“内源式发展”遵循当地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文化轨迹,当地人在发展进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其自身能力得到提高。
对“内源式发展”而言,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结构构成其理论基础,传统组织与传统知识是其实践途径。
(一)传统价值观——“内源式发展”的核心
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语言、文字、服饰和经济生活,导致这些表象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价值观的迥异,同样他们对待发展的观点和态度也受到其价值观的直接影响。例如,在云南藏族农村社区中,发展对于村民而言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经济收入的增加,但最根本的目的却仍然是维护“居住地”的和谐和团结,这里所说的“居住地”分为两个层次:家屋和村庄。为什么维护“居住地”的和谐和团结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这是因为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生存条件,在藏族传统的价值观里家屋是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个人;而村庄则是许多个家屋构成的聚居群落,更是集体生存安全的保障,因此“居住地”的和谐和团结成为藏族农村社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以对于藏族以及其它民族社区而言,发展的首要目的是维护其核心价值观,没有了这一根本和前提,单纯的经济收益和生计改善反而会破坏传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这样发展则蜕变为异化(汉化、西化或者城市化),出现有了钱而失去了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