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介绍
-
公告栏
【公告】
【第一轮通知】社区森林资源的传统利用与保护国际研讨会 2024-09-15 -
最新动态
滇西北传统知识与可持续生计发展项目
作者:来源: 责任编辑:添加日期:2007-10-23 13:54:11阅读次数:
在长期的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许多具备人类学专业背景的发展工作者注意到处于贫困或者社会边缘的人群具备各种自我发展的基础和潜力,特别是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各民族自身的传统价值观、结构、组织和知识可以对促进社区可持续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这些潜在的作用往往被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的常规农村发展项目的所忽略,结果今天的许多发展干预措施,虽然能够改善贫困少数民族社区的某些物质条件,但是由于项目设计的理念及主要采取的措施和应用的技术等都来自外部(外源式发展),往往忽视当地社区的价值观及其它要素,不仅最终导致项目的事倍功半或者完全失败,而且从长期来看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结构,对社区的良性发展有着巨大的消极作用。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传统知识部在项目工作中总结发现,要真正在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价值观(是其核心,传统社会结构是基础,传统组织在经过相关能力建设后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而与科技知识相结合的传统知识也可以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遵循上述四个原则的发展,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传统知识部称之为“内源式发展”(或“社区主导式发展”)。“内源式发展”模式并不排斥来自外界的技术和知识等措施,但强调这些外部因素的“内化”过程必须是立足于当地社区的价值观和结构,“内源式发展”遵循当地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文化轨迹,当地人在发展进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其自身能力得到提高。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传统知识部同时发现民间组织可以为实现“内源式发展”提供可选择的模式和案例,但最终推广这一模式的还将是相关政府部门,例如民委和扶贫办等,其中特别是一边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责任、同时又要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民委部门,将是这一模式的主要实施和推广者。因此,希望通过与香港乐施会的合作,通过交流和分析共同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内源式发展模式,同时针对民委等相关政府部门示范和倡导“内源式发展”模式。
(一)项目总体目标
佳碧村的生计发展项目将降低社区生计风险,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同时提高民委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和民间发展组织对民族社区的传统社会元素(价值观、结构、组织和知识)和社区主导的项目实施方式的认识,提供一套可借鉴的“内源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