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元
李维宝 李海樱
2000.9
201
云南科技出版社
本书重点讨论主要聚居地或文化重心在云南的个少数民族(包括彝族在内)的天文历法。这个少数民族,主体是由南迁的氏羌人和西迁的越濮人,与土著蒲满人经过长期不断地融合和分化演变而来,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天文方面,表现为物候历、太阳历和阴阳合历长期并存至现代,大体与各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是指以物候变化周期为年的单位,即没有准确的年的时间长度,也没有严格的纪月和纪日制度,公据物候特征指导生产和生活,如怒族和独龙族是使用这种历法的典型。另外,佤、布朗、基诺等民族的历法,已由物候历向阴阳合历的形态发展,即已有严格的纪日制度和个月的概念,并依据物候特征置闰月。德昂族则是抛弃物候历而改用傣族历法,从这几个民族的历法内容,提供了研究历法起源和历法发展初期的实例。傈僳族从太阳历转向物候历,对原本的太阳历只留下了依稀的记忆,是迁徙后引起的文化倒退现象。
太阳历简称十月历,是指上古时代就已发展趋于成熟的一种历法,依据实测太阳回归周期长度作为年的单位,分成个阳历月,每个月日,剩余日独立用于过冬、夏两次新年。以冬至日为新年开始,约在年里置个闰日,安排在夏天过新年。这种历法原由彝、白、哈尼、纳西、拉祜、景颇、阿昌等民族的先民承传着,后来由于受汉族和傣族的影响,才先后转向使用阴阳合历,十月历只留下了一些遗迹,在老彝文文献中也还能寻觅到部分内容。十月历在上古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影响很大,渗透到许多方面,对它的发掘,才使得先秦史籍中的相关内容得以解答。
阴阳合历是指以太阳回归周期长度作为年的单位,同时又依据朔望月周期作为月的单位,并用置闰月的方法调整二者之间的关系。傣族历法是阴阳合历,但又与农历并不完全一致,是其先民的主体早期生活在中原地区,在与汉族先民交流中吸收了干支纪日和纪年等内容,后来逐渐迁徙到云南,在与外界交流中又吸收了数字纪年和星期纪日等内容,并采用境外的年长度与之统一起来,是善于与外界进行交流来发展自己的典型代表。
|